港小朋友成日俾人話「書包重、壓力大、唔夠創意」,究竟有冇一種教學方式,唔洗追分數,又可以激發潛能?答案可能就係 —— 自造教育(Maker Education)。

自造教育係一種以「動手做」為核心的學習方式,透過木工、簡單電子、手工藝、生活技能等體驗式課程,幫助小朋友從「做中學」,真正掌握解難、創造與合作等未來不可或缺的能力。

為什麼香港小學生特別需要自造教育?

以下五個原因,講出香港學生真正需要自造教育的原因,家長、老師、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知!

1. 🎒 香港教育過度集中書本,缺乏實踐
本地教育制度一向重視操練與考試,小學生每日返學、補習、做功課,學到好多知識,但動手機會少之又少。長此下去,學生:

缺乏創造與解難經驗
容易怕失敗、不敢試錯
學習興趣低落、對生活技能陌生
自造教育提供一個「無對錯」的學習空間,學生可以放心試、放心錯,從錯誤中學習。
2. 🧠 培養解難力,比死記更重要
將來無論係學習定工作,面對問題時要懂得靈活處理。小學生經常缺乏這種訓練,遇到難題第一時間係「問大人」。自造教育課程讓學生:

自己設計、組裝、修正作品
由「唔識」到「試到啱」
自主思考、自己解決問題
👉 這種經歷正正就係 21 世紀最重要的核心能力:解難能力(Problem-solving skills)

3. 🧒 自信與自我價值感,從「親手整好一樣嘢」開始
唔少香港學生學業壓力大,有時會覺得自己「唔叻」、「唔出色」。但當一個小朋友能夠親手完成一件作品,例如木製電話座、LED裝置、手作筆袋,嗰種「我得啦!」的感覺會深深烙印心中。

成品即成果 → 增加成就感
適合各種能力學生,尤其係 SEN、小組教學、非主流學童
學會欣賞自己,重拾信心
4. 🧰 裝備生活技能,學會照顧自己
自造教育唔單止係創意同科技,更係生活教育的一部分。Makerlink 的課程包括木工、家居維修、DIY文具、簡易水電裝置等,全部都係貼近生活、有實用性嘅學習內容。

學識安全使用工具
知道點處理簡單問題(例如漏水、鬆螺絲)
建立獨立生活基礎
💡 唔一定將來做工程師,但學識自理,永遠受用!
5. 🤝 提升合作力與社交表達能力
現代教育強調「軟技能(soft skills)」,包括溝通、協作、同理心。好多自造教育課程都需要:

分組合作
討論點樣設計與分工
分享自己作品同感受
呢啲互動過程對於性格內向、缺乏自信、或語言能力較弱(如非華語學童)嘅小朋友尤其重要。唔靠筆試,仍然可以閃耀。

Makerlink 如何幫助學校推動自造教育?

作為本地專業入校服務供應商,Makerlink 提供一系列為香港小學與社福機構而設的創客課程:

類別 課程例子
🪵 輕木工 木製燈箱、筆座、小型工具架
💡 STEM & 電子 霓虹燈牌、LED裝飾、簡易開關設計
🎨 藝術手作 燒箔畫、木畫板、再生材料創作
🛠️ 生活技能 家居維修、日常物品改裝、自理訓練
教學彈性,配合學校時間與學生能力
全套工具、物資由我們提供
導師具豐富教學經驗,熟悉兒童管理與安全指導
可用於常識課、STEM活動、校本課程、ECA、成長課等
結語:讓孩子從雙手開始,啟動學習動力

一雙小手,可能就係小朋友通往世界的大門。香港小學生需要的,不只是背多幾本書,而是學會觀察、學會試錯、學會創造、學會面對挫折與欣賞成果。

自造教育唔止係一堂興趣班,而係一種態度 —— 「我可以自己整,我有能力,我有價值。」

📩 想了解更多?歡迎查詢入校合作!

Makerlink 提供多元化小學入校興趣班、自造教育方案,配合校方與機構需要,為孩子帶來真正有意思的學習體驗!

🔗 官方網站:https://makerlink.org

Similar Posts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